日期:2024-05-28
数字时代,企业如何创造价值?在近期金蝶举办的“数字化转型工作坊·成就世界级隐形冠军”活动上,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应千伟进行了主题为《数字时代的企业价值创造逻辑》的分享,本文根据分享实录整理而成。
我将从三个关键词来分享今天的主题,一是价值创造,二是企业成长,三是数字化能力。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?到底什么是价值创造?我们在为谁创造价值?我们创造的是什么价值?如何去创造价值?
价值创造的导向
首先关于为谁创造价值,当下有两种观点,一个是弗里德曼提出的股东至上主义,他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就是给股东创造利润,这也是一个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。另一个是弗里曼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,他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,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,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。
我们来看看这其中的逻辑。一个是股东至上主义视角下的微观利润表,企业家承担了最终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,需要寻找各种各样不同商业机会,进行不同的试错,所以剩余索取权、剩余控制权就应该归股东所有,但在这个过程中,不侵占消费者的利益,所以他说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,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,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,既满足了消费者利益,又满足了员工的利益,又满足了国家的税收。
但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认为这个微观利润表太理想化,它的前提是信息都是非常对称的,包括消费者和员工这些利益相关者。有些股东为了自己的利润,会让员工去干一些他不愿意干的事,或者只考虑会计上的成本,但不注重环境污染这些给外界所造成的额外成本。除了侵占社会成本,股东有时候还会侵占员工应该得的工资、侵占债权人利益,偷税、漏税、避税、逃税等不合法的手段来提高股东利润,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可取的,这就是这两种观点的冲突所在。
ESG共享价值理念
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的观念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ESG的共享价值理念。我们把纵轴看作是股东的价值,横轴看作是利益相关者的价值,共享价值就是让股东价值增长的同时,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同时增长。
这里举两个例子,一个是星巴克,这个企业每年创造持续的、很稳定的现金流,但它其实是一个资不抵债的企业,也就是说它的债务在账面上高于资产,但每年还给股东大量的分红,有人说这是不是侵占债权人的利益?因为账面上的资产只是门店之类的固定资产,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其实是人才以及现金流。而债权人真正关心的是有没有持续的现金流能够来偿还债务。所以债权人的利益完全可以保障,给股东分红,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,(每一个星巴克的员工都称为事业合伙人,都有一定的股权激励),所以自然而然员工的利益跟原有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。
还有中密控股,它原先是一个事业单位,有很多研发人员。但是在原有体制下,每个人做多少研发跟最后的收入没有关系,所以后来必须要改制,去激发这些研发人员的创新性。2023年中密的规模不大,总共也就20多亿,但是一年创造的利润是3.5亿,是给股东的净利润,我算了一下,他们支付给高管和员工薪酬的现金流是2个多亿,员工和股东的利益是相对平衡的。我把这类企业称之为ESG企业。
我认为ESG企业都是优质的企业,股东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前进。但行业属性不同,核心创造价值的群体和资源不同,导致价值分配不同。
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层层代理
我把市场上的企业分成四种类型:
一类叫做互利型的企业。这就是ESG倡导的创造共享价值,股东在追求自己价值的同时,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。第二是自利型的企业,为股东创造价值,但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,比如很多诈骗公司等。
第三类叫损利型的企业,既不为股东创造价值,也不为社会创造价值,比如一些小化工小冶炼,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固定资产,很多员工的利益、高管利益跟工厂捆绑在一起,而决策者跟所有者之间不一定是同一个人,所以这里面存在着代理冲突。决策者不一定是朝着自己利益的角度来考虑,不是朝着社会角度,有时候甚至都不是站在股东的角度。
第四类是利他型的企业,不创造经济价值,但是创造了很多社会价值,很多的国有企业就是这种类型。
在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当中,会涉及到层层代理,社会创造价值要依赖于企业家,但股东他本身是否有ESG价值共享的理念,或者说他的利益能够否与社会价值利益相一致。股东也是一个代理人,当他发现有一些成本可以转嫁给社会成本的时候,他可能会这样做,所以需要外在的监督,外在的激励防止他这样做。此外,股东想创造更多的价值,但是管理层不一定同意,管理者的利益有可能和股东利益冲突。股东和股东之间甚至利益也不完全一致,大股东有决策权,小股东只有接受权,所以大股东还有一种创造利润的方式,通过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转移利润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降低层层代理中每一个环节的成本,是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。我们为谁创造价值,为股东还是利益相关者?对应到我们创造的是什么价值,我把这个价值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叫显性价值,一部分叫隐性价值。就像冰山,你看到的是海面的一角,实际上它下面可能比上面的更大。
从ESG视角来看,要把整个显性的和隐性的总体利益最大化。过去从财务管理的视角,只用关注显性的经济价值,当这部分变大的同时,下面部分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也跟着在生长,所以它本质上都在变,但实际上可能是有冲突的。因为可以把下面的部分分给上面,来提高经济价值,从而损害隐性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。
所以整个公司,从一个经济动物向社会公民进化的时候,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利润,还要关注人类、星球与利润之间三者的关系,员工与股东之间的分配其实重在公平性。
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价值创造
在数字时代如何创造共享价值,首先是要革新。我们需要重新构想产品和市场,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,把社会层面的隐性价值显性化,之后融入到企业家追求社会需求,创造利润的过程中。
那么在价值创造的过程当中,怎么让社会价值最大化呢?我推荐一本书叫《金字塔底层的财富》。目前全球总人口60亿,有超过2/3的人口其实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人群。但从未来社会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说,真正最有潜力的就是这部分群体。
举个例子,比如拼多多,它满足的其实就是生活水平不是特别高的这部分人群。这告诉我们,这些人群作为目标市场,它的潜在需求发挥出来,股东一样能挣钱,所以这部分人群不仅仅是消费者,它蕴含着最大的市场需求,同时也是最大的生产群体,我们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去发挥这群人的生产能力。
还比如美团、阿姨帮这类服务,骑手其实就是跑跑腿的活儿,每个人都能干,通过体力劳动为其他的消费者带来了便利,创造价值。通过数字技术将供给和需求链接起来,带来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生产能力和新的需求。
但实际过程当中,可能会存在管理层和股东之间有代理冲突,管理层不是所有者,可能会出现贪污腐败损害股东利益,为自己谋取好处。规避这类现象需要激励,比如绩效奖金,比如股权激励或者监督,但前提是对业绩要有准确的刻画和考核,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及时、更有效率、更快捷、更准确地去反映会计信息,评价个人的贡献,由此可以更好地匹配激励;同时通过数字技术,可以实行更好的监督,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内控体系里,稍微有点异常,就能立马发现、追踪、溯源,数字化让监督更有和激励更有效率。
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也是一个代理问题,规避的关键是让信息更透明,现在证监会监管已经实施了科技监管的手段,财务报表造假等行为会被立刻发现;现在的环境污染都是实时监测,通过大数据可以有效判断污染物排放量,然后施行有必要的惩罚,这样社会成本就被内部化,从而自动降低能耗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,避免侵占社会成本。
数字员工能够执行高重复性、大规模、标准化的工作,效率高、失误少、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;数字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,比如中密控股通过自动生产线,人均产出从70多万提升到将近100万;直播带货带来的产品质量和销售速度的提升;数字技术还能提高会计估计的准确性和审计效率,自动化流程可以降低企业的能耗,有利于企业监测分析污染等……
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社会需求,AI技术让这些需求可以得到更迅速的满足。
数字时代的挑战与机遇
但是,不管ChatGPT还是高科技AI技术,它们都需要依赖于强大的算力,强大的算力需要强大的芯片,强大的芯片需要耗很多电能。它们的耗电量、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非常惊人的。有人做过统计,ChatGPT每天的用电电量,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年用电量的1.7万倍,它每做一次深度搜索,相当于一辆燃油车平均每年碳排放的5倍,所以再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去降低人工智能技术平台本身的能耗,是未来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课题。
所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都离不开人。很多人问我企业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?我认为不仅需要技术的升级,更需要人的升级,比如整个管理团队、管理理念、人才队伍的升级。再好的技术没有人,不知道如何使用都是徒劳的。这里我借鉴了金蝶提出来的CVG-5521企业价值成长能力模型,在新的数字时代下,产品力、获客力、交付力、口碑力、收益力五大价值能力的提升,都需要平台和理念方法来支撑,更需要有使用这些平台的能力,这就需要整个人才队伍的培养,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。